“火地岛”地处南美洲的最南端,乍一听名字感觉燥热得不得了,好像处在火山口上似的,事实恰恰相反,这片群岛阴冷潮湿,多雨多树,之所以取名“火地”是早期殖民者看到岛上有一簇簇的火堆,当地土著这么冷的天几乎赤裸,只在私处挂一小块兽皮,取暖做饭都靠柴火,就是在独木舟里也点着一堆火,另外浓烟也是不同部落通风报信的手段,难怪整个群岛狼烟四起,整个地区好像着了火一样。
“海友”锚在火地岛Harberton农场的第三天,闲来无事我们到海湾东面去走走,沿着土路一直走到了湾口,然后沿着海岸线走了回来。临水的山坡上有很多由贝壳碎片堆成的小土丘,那是火地岛土著Yamana人聚居处的遗迹,Yamana人住在树枝搭成的棚子里,棚子很简陋,可以抬起来转,土著人总是把棚口转到背风方向,青口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吃完贝壳就扔出棚外,久而久之堆积成土包。

这个河狸王国有三级堤坝,每一级将水面提高至少半米,被淹了的树木就枯死了,河狸巢屋筑在最高一级堤坝后面,形状像一只大老鼠,足有五米长,树枝之间有泥土粘结以确保其坚固,简直就是一幢宫殿啊,里面足可以住一大家子河狸。河狸的地界意识很强,一个堤坝窝巢只住一家人,它们会在地界放上有自己味道的分泌物,如有其它河狸越界觊觎辛勤劳动所建立的家园,会发生凶狠的争斗,但河狸也知道和邻里搞好关系,对邻居的越界反应就没有那么强烈。
河狸筑坝的目的是造就平静的深水池塘,在中间造窝,用四周的深水来防范天敌的入侵,窝的入口都在水下,但居室在水面以上,有的河狸窝有里外套间,在外间上岸抖掉身上的水份,然后才进入更干燥更舒适的里间。河狸的食物是树皮树枝,冬储食物就堆在窝旁边,河狸用水路做为运输建筑材料和食物的运河。河狸是一夫一妻制,生下孩子一起住在窝里,大家庭住一块,大孩子要照顾小的,超过两岁就要帮家长干活,学着啃树和掌握水利工程技能,如果河狸爸遭受不幸,河狸长子会肩负起家长的责任。
河狸不是火地岛的原生动物,早期居民为收获皮草而豢养河狸,但火地岛气候不够冷,河狸不用长很长的皮毛就能过冬,短毛皮草没什么商业价值,河狸农场就关张了,农场不负责任地把十对河狸夫妇放生野外,火地岛没有河狸天敌,有山有水有树木,特别适合它们生存,久而久之繁殖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