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向西南跑了44海里,预报20节西北偏北风(NNW),但实际风力达到33节,侧风行船主帆缩帆三级,船速仍能保持8节。赶到东岛 Choiseul Sound 抛锚,港湾里到处都是海带,“海友”减速往前开,不时感觉到撞上了海带枝干,“海友”在海带丛里找到一块沙质海底抛了锚,马岛东南地势低平,陆地根本挡不住风,尽管风很大,“海友”平稳得像在陆地一样,因为成片的海带把涌浪都给挡住了。
海带长在海底的石头缝隙中,主干能粗达几十公分,枝蔓能长达几十米,海带叶根上有一个空心筒状“瓶胆”来帮助漂浮,枝干末梢呈管状,像牛皮筋一样坚韧,用手不可能把它们拉断,它们连成片地在水里招摇,露出水面的枝叶好像在向你招手。海带其实并不可怕,它们可以帮助导航,马岛水域所有海低礁石全部被海带覆盖,它们改变了水面的波纹,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很容易被看到,只要小心导航,避免撞击海带下面的礁石,结实的金属船可以安全地从海带丛之间开过去,另外还可以利用海带丛做为挡住涌浪的天然屏障。海带最大的危害是不利船舶抛锚,锚刃钩住海带就很难跟地面咬合结实,大风时会拖锚,在海带水域抛锚,找到合适的空当不要拖拉,尽快把锚链全部放下去,让锚刃尽快跟地面咬合,锚链长度足够后,向后倒车马达转速2000 rpm 以上,确保锚刃咬实,不确定时要反复操作。起锚时锚链经常会缠着“扯不断 理还乱”的海带,唯一的选择是剪断它,我们专门买了一个装修锯墙板用的锯条,条绑在长杆上用来锯断海带。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西南风冷风前锋下午就到,天气预报西北风15节,我们决定抓紧时间再赶一程,40海里去Bull Point,事实证明我们有点儿贪了,还没出海口风力已经增强到了30节,黑压压的一块乌云压了过来,我的头!天气预报没报有雨啊,这是一个独立的飑,里面雷鸣电闪,雨中还夹着黄豆大小的冰雹,我们决定如果天气不改善“海友”就沿原路回去了,但飑来得快去得快,出了海口蓝天白云风力不足10节,那就开启马达继续往前赶吧。头30海里海算顺当,但最后10海里非常辛苦,一进入Bay of Harbours 西南风就到了,很快风力就加强到25-30节,风向正顶鼻梁,整个海湾像一锅开水,到处都是白浪(white caps),“海友”扬帆加马达速度才3 节,10海里跑了足足三个多小时,顶风行船真不好玩儿啊。
“海友”在Funny Cove 的大风中被困了两天,晚上的风比白天弱,狭长水湾方向西南,在强西南风中风线很长(Long Fetch),船尾时有恶浪,用小皮艇上岸就比较麻烦。老公研究了一下地形,Bull Point 沙滩前有几个很浅的水湾,深度应该适合抛锚。转天早晨五点,趁着风力还比较弱把船开到了Snug Cove,还好密密的海带丛中有一片沙质海底,抛锚一次成功。哎呀呀!这个锚地好太多了,海湾连着个小泻湖,湖口是个理想的小皮艇登陆地点。五天来第一次踏上陆地,感觉真是太好了,沿着海岸线走了几公里,草地上开着粉白色的野花,远处的沙滩上似乎有企鹅在活动,那个沙滩面向东北,西南风抛锚正合适,何不把船挪到那个沙滩前呢?说干就干,转天一大早“海友”就又挪窝儿了,这才有机会真正体验马岛的奇妙和妩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