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南部,我经常看到街上有人肩上背着个长圆硬壳匣子,一只手捧个喇叭状的杯子,臂弯里夹着个暖水瓶,杯子里插着根金属吸管,乍一看以为是个巨大的烟袋锅子呢,那杯子里差不多满满的盛着被水泡实了的绿色粉末,只见他们时不时地吸上一口,然后从暖水瓶续少量热水,走不了几步又吸一口,再添点儿热水,就这样无休止地重复下去,喝够了或者暖瓶没水了,就把暖水瓶和杯子连同吸管一并放进硬皮匣子里。什么饮料如此让人上瘾,以至于出门这会儿功夫都不能离开?原来这是南美著名的马黛茶(Maté)。
马黛茶是乌拉圭的国饮,街上喝马黛茶更是司空见惯,办公室的上班族也是人手一杯,问他们马黛茶有什么特殊味道以至于让他们手不释杯?得到的回答是你必须亲自尝一下。于是我买了一套正宗三件套马黛茶茶具:葫芦做的茶杯、皮制茶托和金属吸管(Bombilla),葫芦漆成暗红色,刻有简单花纹,吸管形状像个汤匙,末端有个鸭嘴形空心过滤篦子。
马黛茶杯极富装饰性,我买的那套是最基本的,讲究一点的杯子葫芦杯口镶一圈金属保护层,上面雕刻纹饰跟吸管呼应。葫芦原料切割在不同位置可以做成不同形状的杯子(见下图),葫芦品种不同,造出来的杯子特性也不相同。巴西杯子所用葫芦(Cuia)个大皮厚,质感跟木头类似,切割在双层葫芦的上瓢,杯口外开像个喇叭,杯子比较大;乌拉圭阿根廷杯子用的葫芦(Calabash)小巧轻薄,切割在葫芦下瓢,杯口内收;在博物馆还看到切割在葫芦侧面和葫芦底座的杯子,有的完全被雕刻的银器包住,成了艺术品。葫芦不仅是容器,南美人认为它有生命,它的材质和味道含蓄地融入马黛茶当中。
马黛茶叶是耶巴马黛树叶(Yerba Mate),超市里就有卖,跟中国茶不同,马黛茶是把树叶晒干后研磨成的粉末,它不会因沏泡时间长而变味。据说马黛茶降血脂、助消化,南美人吃肉很厉害,并没见他们多么肥胖,可能跟喝马黛茶有关。
泡马黛茶很有讲究,大致步骤如下:1. 把茶叶末装入葫芦杯子至半满;2. 用手捂着杯口把茶杯正反来回翻几次,为的是让茶叶细末浮在杯子上部;3. 把杯子侧倾45度摇晃几下;4. 把吸管贴着杯壁插入杯子上部;5. 扶正杯子,这时相对粗粝的茶叶贴着吸管,喝茶时就不会把细末吸入了;6. 倒入少量温水,等几分钟让茶叶“发起来”,表面应留出一小片干燥茶叶,靠近吸管应该有个小坑;7. 加满热水,水温七八十度即可,不能用沸水;8. 享受马黛茶,茶叶已经成为泥状,绝对不要搅动吸管,否则会吸入茶叶末;9. 多次续热水味道变淡后,可添加少许茶叶。

“海友”换了一个港口,我把马黛茶具放在不怕磕碰的地方,过了几天拿出来一看,我的天哪,葫芦杯里长了一层绿色的霉菌,南美人没做两天,葫芦娃已经有痒了!网上说葫芦长霉千万不要用洗洁精或酒精清洗,只能用开水泡,然后用勺子刮,再放在太阳下面晒透。葫芦杯是有脾气的,不能当长工使唤,时不时地就要彻底晒干让它休息一下,喝马黛茶的人一般都有三个以上葫芦杯,如果嫌葫芦娃不好伺候,投机取巧可以用瓷杯,据说没有了葫芦的有机参与,马黛茶也就没有了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