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和苏格兰之间的内海以多雨风大著称,去年冬天创下了连续377天有雨的记录,可是今年春天比较反常,近三个星期大多是风和日丽的的好天气。“海友”离开爱尔兰前往苏格兰,为赶顺流我们凌晨四点就爬了起来,天刚蒙蒙亮,半轮明月挂在天上,昨夜一定是“半个月亮爬上来”……“海友”不忍地打破了锚地的静谧,启航半个小时后太阳才钻出海平面,红红的一点出现在两个小岛之间,灰色的云彩两边大海和天空都是粉色的,好一个莫奈的《日出,印象》……然后雾气蒸腾上来,大海和天空紧紧拥抱,海鸟们也醒了,伸着懒腰成群地贴着海面飞翔,“朝霞与群鸥齐飞,春水共长天一色”……大海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苏格兰艾莱岛(Iles of Islay)游艇会在岛南面的Port Ellen,导航进出极为容易,“海友”在此快乐地停泊了三天。艾莱岛树木很少,远远看去焦黄的枯草盖满了山坡,与爱尔兰满眼油油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些枯黄的草场成就了艾莱岛最著名的特产:单麦芽威士忌酒(Single Malt Whisky),不大的岛上居然有八家酿酒厂,每家都对公众开放。
艾莱岛威士忌的特殊口味来自第二步“烘干”,烘干燃料用的是本岛出产的泥煤(Peat)。泥煤又叫泥炭、草炭,是植物残体和多年腐化沉积的腐殖质所形成的泥状物质,它是由植物变成煤炭的第一步,可以做燃料。泥煤平时没有味道,但燃烧时会有一种很特殊的烟薰味,不同植物生成的泥煤有不同的味道,艾莱岛多雨靠海,泥煤湿润含盐,烧起来多烟,使艾莱威士忌有特殊的泥煤味。
艾莱岛树木很少,除了烧泥煤没有什么别的燃料可供选择,艾莱威士忌口味的形成偶然中有必然。其实生产过程的每一步都很关键,不同品牌的特点都在细微的差别中,各家绝活都密不外传,比如我们参观的两个牌子“Lagavulin”和“Bowmore”,他们所用的酵母完全不同。令人好奇的是铜质蒸馏器的形状对品质也有很大影响,“洋葱”状和“秋梨”状对味道有什么影响就不得而知了。陈年”这一步也很关键,威士忌的颜色和味道在此步形成,用什么橡木桶,是Sherry桶还是Port桶,成酒的口味完全不同。
艾莱岛八家酿酒厂几乎全部建在水边,为的是船运方便,厂房都刷成白色,不高的烟囱上扣着洋葱状的防雨盖,错落有致甚是好看。生产工艺也有所简化,六家酿酒厂从第三步“磨碎”开始生产,头两步“发芽”和“烘干”都外包给第三方完成头,只有两家还坚持全部自己做,Bowmore就是其中一家,从1779年到现在,Bowmore坚守着古老的传统,大麦铺在地上发芽,每几小时就得人工翻动一遍,我试了一下翻麦粒的爬犁,很需要点力气呢。Lagavulin泥煤味道很重,说它Powerful and Peaty言符其实,对威士忌新手来说出手太重了;Bowmore口味适中,酒厂很大方地开了七八瓶威士忌让我们品尝,我选了两款12年和23年的,我更喜欢23年版的,它用Port橡木桶陈年,有一股甜甜的味道。陈年老酒的品质和年轻的新酒自然不同,一瓶绝版1957年出产的Bowmore能拍卖出十万英镑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