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大西洋航游760天(95)到访亚速尔的好汉们--人物素描十二
发布日期:2017-11-27 14:03


福罗斯岛抛锚水域是一个小水湾,船家要上岸可以把小气艇直接停在沙滩上,沙滩是灰黑色的,沙质是粗粝的火山岩(白沙滩的沙质是珊瑚礁)。岸上是很陡的山坡,几排错落有致的房子依山而建。其中有一间带露台的房子,露台上搭有凉棚,它稳居半山腰,鸟瞰整个小水湾,这就是船友们的活动中心:宝拉酒吧。酒吧里即卖酒又卖饭,从早餐到晚餐全天供应。酒吧里有WI-FI,还有一台频道有限的电视, “同道者”到访福罗斯的那个星期刚好是美洲杯帆船决赛(the Americas Cup)。电视里美洲杯的实况转播吸引了不少船友,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有人开着小气艇来酒吧报道,眼睁睁地看着新西兰队在一个个失误中无缘问冕,瑞士的阿灵基在新西兰倒戈船长的指挥下卫冕成功。小水湾里一共才十几条船,大家很快就在酒吧里混熟了。北大西洋航海条件比较艰苦,到访亚速尔的水手都是饱经风霜。你人在这里就已经证明了你的航海实力,跟这群人在一起省掉了很多客套,而礼貌的客套在巴哈马冬令营里是必须的。这种水手之间的默契和尊敬,就像冬天里的太阳一样温暖,那种共鸣和理解是精神层面的。


迈克五十来岁,头发已经谢顶,周围剩下的头发稀疏地扎了个马尾巴辫。一见面我就觉得他眼熟,他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我。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想起来了。我问迈克是不是有一个椭圆形的塑料盘子?“是”;是不是在2005年11月在堪纳力的拉斯帕玛斯?“是”。两年前在ARC的一个晚餐会上,迈克就排在我前面领食物!他那天穿了一件夏威夷短袖衫。我记忆中的这帧画面把迈克给镇住了。确实是他!他坦白承认其实他根本不是ARC成员,他那天是去蹭饭的。迈克是美国人,他在一艘28英尺的小船上已经住了十六年了,绕地球不止一圈,他不是规规矩矩地绕,而是随意地在地球上涂鸦。迈克的船虽小,但很结实,所有部件他都自己维修。没钱了帮助船友打散工,钱够了就走。ARC出发时游艇会不愁没活儿干,而且三个星期天天有饭局,他怎么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呢?迈克下一站是冰岛,分手时我给了他一袋二十五磅的泰国米和一大堆罐头。米是我在纽约唐人街买的,坐地铁拎回79街游艇会费了我不少力气,迈克会好好地享用的。


威廉驾着他24英尺的玩具船一脸骄傲地驶进港,他的船型具而微之,部件齐全只是比正常的船小一号,活像个帆船模型。威廉是英国人,那年才二十九岁,高高的个子,浑身充满活力。他在一个跟农业有关的慈善组织工作,六个月前拿了半年的假期去圆他的航海梦。威廉说话有那种不假思索的诚实,他坦白地说他并没有体会到航海的妙处,那种航海前辈所说的跟大海的心有灵犀他根本没有体会到。横过大西洋去加勒比海岛花了他三十多天时间,大浪把船推上峰尖又摔到谷底,他躺在船里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因为他还得一海哩一海哩地航回来啊。到了加勒比后他的女朋友来跟他汇合了几个星期,她不大喜欢住在船上。一个人航海晚上值班怎么办呢?很简单,威廉认为他的船如此之小,跟别的船相撞的可能性很小,晚上他把对讲机开着,一觉睡到大天亮!


二十五岁的约翰和二十三岁的保罗是两兄弟,来自新西兰。兄弟俩一起攒足了钱在佛罗里达买了一艘旧船,然后驾着她去看欧洲,真是敢想敢干。两兄弟非常老实诚恳,用英文就是spontaneous,我跟老公感慨了一番,我们两边加起来二十多个侄子侄女,还没有一个人像这两兄弟般如此简单执着,不加雕琢地纯自然。大道至简,两兄弟走的是捷径。


彼得来自澳洲的塔斯马尼亚,也是一个单手航游人。他用一口浓重的澳洲口音讲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一次他一个人掌舵连续三十六个小时,正又困又累,忽然看见一个人在他船后面的海里游泳。彼得跟他说话让他上船来跟他一块儿喝一杯,水里的那个人说不用了,他还忙着赶路呢。彼得听出来他有澳洲口音,就这么看着他慢慢地游远了。这是典型的幻视,茫茫大海里怎么可能有人游泳渡洋呢!医学上解释为人在严重缺乏睡眠的情况下大脑会出现幻觉,这种幻觉对单手航海者来说非常危险。如果彼得的幻觉人物邀请他下到水里跟他一起游泳,彼得也许就会听了他的话跳入水中,因为彼得那时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幻觉。如果彼得跟随幻觉落入水中则必死无疑。


这些形形色色的好汉们每个人都有一大堆故事,他们的船都不如“同道者”设备先进,但我们看到的风景没有任何区别。


最新评论 (0条)
weiyan
weiyan 发布至 航海故事
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我们自己变得强大的人。
相关船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