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大西洋航游760天(48)北上躲风
发布日期:2017-11-18 15:32


六月份北美的飓风季节已经开始,大家都急着北上躲风。美东有一条内陆大运河ICW(Intra Coastal Waterway),这是条由内陆河、海水湖、海湾和人工开凿运河组成的内陆水道,从佛罗里达西棕榈滩一直通到纽约长达一千多海哩。

ICW里只能靠马达驱动,各种各样的船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水道上有无数的桥,有的桥是固定的,有的矮桥是可以开启的,开启时间有固定的时间表。每天行程计划所考虑的重点都是围绕着活动桥开启的时间表来决定。水道上还有很多水闸,闸两边水位高低不一样。举个例子船只从甲方过闸到乙方,船从甲方开进闸道,甲闸关闭,另一侧乙闸打开,船随着水的进出而升降,直到水位达到乙闸同等高度,船便可以开进乙方。在闸内时要用缆绳与岸上的系船墩套住,这样船才不会被冲走,随着船的起降,收放缆绳和岸保持平衡。水落差高的地方水闸可以多至三四个,过闸是个很麻烦的操作。

 

对于帆船过ICW有两个挑战,第一是高度限制。ICW规定船高距水面最大高度是五十六英尺,这是水道上固定桥桥拱的最低高度,如果船的桅杆高于这个限度就不能过桥。实际上有些桥的桥拱高度平时就是在落潮最低点也到不了这个高度,只有在新月和满月的落潮最低点时才勉强能过。稍微差个一尺半尺的也有办法,把连接桅杆的主帆杠侧打到尽头当作杠杆,一个人坐在帆杠上,船受力倾斜,能少许给出些空间,船侧倾着驶过桥下。

 

第二个挑战是水深,ICW的水底由于淤泥使水深不断变浅,在南卡罗拉纳和乔治亚州那段尤其严重,每年都有专门的挖泥船在水道中央清理以保持水深,但时不时就有帆船在水道中搁浅。

 

对”阿马蓝斯”和”阿卢酋”来说这是航海的最后一站,他们打算一到弗吉尼亚就把船卖了。他们两家决定由ICW北上。瑞玛和莉丝都不喜欢长距离的航行,过大西洋时她们俩都没有参与航海而是坐飞机过来的。结果保罗一个人单手过大洋,半途上桅杆倒了,保罗凭着他顽强的意志和机智,土法上马自己搞了一个临时桅杆,总算把船给航行过来了。“阿卢酋”比较幸运,马丁找到了一个僚手帮忙,因为以前根本不认识,脾气秉性完全不知道,在船上闹了不少矛盾。“阿卢酋”是双桅船(Ketch),吃水不是太深,应付ICW应该没有问题。“阿马蓝斯”桅杆高五十六英尺,刚刚卡在桥高的极限,船吃水也较深在两米半左右,保罗和莉丝过ICW遇到很多困难,这是后话。

 

“同道者”吃水浅,桅杆低于限高,过ICW毫无问题。但我们实在是不想烧油过桥在ICW里磨唧。我们决定走外海,从西棕榈滩直接上到北卡罗来纳的比佛(Beaufort),再进入ICW,这样省了一大段距离。老公的侄子高中毕业从法国来加盟“同道者”,侄子一到我们立即启航。

 

五百五十海哩四天三夜的航行非常复杂,靠近陆地气候受陆地导热的影响变化多端,风向一天可能变化好几次。在我值班的一个晚上几次把老公叫起来帮我调整帆的方向。我们先是尽量朝着外海走,直到乘上了墨西哥湾流。哇!墨西哥湾流好强啊,给“同道者”凭空增加了三节的速度,我们以八九节的速度在飞。当不得不离开湾流驶向北卡罗来纳时才知道乘湾流是有代价的,湾流傍边的逆流同样的强,速度降到了三四节,好在剩下的路不是很长。6月11日下午1点半,“同道者”开进了比佛港,开始了美国的内陆行。

 

2013年11月15日于悉尼。




最新评论 (0条)
weiyan
weiyan 发布至 航海故事
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我们自己变得强大的人。
相关船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