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4日,“同道者”被伤感的气氛笼罩着,因为今天西蒙和妮珂拉要走了。六十几个日日夜夜,西蒙跟我们同甘共苦,我们早已习惯了他的存在,船上前面那个舱位好像就是他的,就连他喋喋不休的小广播我们都能容忍,两个月没闹过一次别扭。吃过早饭,老公用小汽艇把他们送到了圣卢西亚岸上。回到船上,我们俩大眼瞪小眼,那叫一个静啊。其实也没安静几天,几天后,“同道者”去到法属的马蒂尼克迎接另一对来访的法国亲戚,在那个岛转悠了一个星期。
加勒比海几百年前曾经是英、法、荷海上争霸激烈交锋的地方。有的岛讲英语,有的讲法语,有的讲一种介乎于英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其原因是英法拉锯战过手很多次。二十世纪后这些岛的战略意义大不如前,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英国甩包袱强迫联邦岛屿独立。每一个小岛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独立后的小岛虽然有了主权,但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变成了第三世界国家。法国没有卸磨杀驴,法属岛屿主权上仍然属于法国,岛民在福利上享受和法国人一样的待遇,岛上的基础设施也比英属岛好得多。法属岛的当地居民没有划着船出来争地盘卖东西的,他们拿着失业保险活得很舒服。无疑这些岛是法国的负担,怪不得欧盟不景气,养了太多的懒人。
在多米尼加岛的码头,我们听到一帮中国人在讲中文。我赶紧上去跟他们搭讪。他们是中国农业外援项目专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邀请他们到我们的船上来玩,小汽艇分几拨一趟趟把他们接上船,大家一边喝啤酒一边神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他们整天困在岛上也挺无聊的,偶尔有农业部的人从古巴过来,平时几乎与外隔绝。多米尼加是个很穷的岛,游轮不光顾,他们从来没碰上过同胞,今天的聚会真是意外的惊喜。
英法荷对加勒比不感兴趣了,现在轮到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在这里较量。世界上二十几个承认台湾主权的国家,加勒比小国占了一小半。中国大陆和台湾竞争每一个岛的外交关系。多米尼加曾经是台湾的盟友,现在变成中国大陆的了。中国在多米尼加的使馆是全岛最气派的建筑。两层楼一共才八个人办公。上班极其轻松,每个星期聚餐,大使亲自下厨。援外项目是教岛民种粮食。专家们说岛民根本就没有兴趣种东西,懒得要命,都是咱们的人亲力亲为,专家一撤走,地肯定就荒了,他们调侃地说是到这儿当农民来了。我看更象疗养,美丽的岛屿,新鲜的空气,干点儿农活,毫无压力,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日本的兴趣是捕鲸鱼指标。加勒比海原驻居民每年可以以传统的鱼叉方式捕N条鲸鱼。日本以科研为借口在南海捕鲸跟绿色和平组织冲突激烈,为了能吃上一口生鱼片,日本跟加勒比岛国套瓷目的在于换人家手上的指标。
多米尼加是个很陡的火山岛,有不少的温泉。我和老公微服私访了一整天,收获多多。先是进自然公园爬山找到温泉,找到后发现水又浑又黄,还散发着很重的硫磺气味。我们没敢下去,谁知道是温泉还是硫酸。从自然公园出来,看守公园的当地人看我们我们汗流浃背的样子,就给我们开了两个椰子,那清凉的椰汁真是太甘美了,岛人真是热情善良。
乘公交小巴漫无目的的在岛上转,小岛的风貌一览无余。正赶上学校放学,一下子上来了好多孩子车子挤得满满的。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女孩晚了一步没赶上车,很失望地追了一阵子,但小巴没有停。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转了几圈到了一个村子,孩子们都下去了。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坐在路边,看到车子来了他很高兴,他的在等兄弟姐妹放学回家。我在想,这个残疾孩子一定也很想去上学,为什么不给他个机会呢?还有那个没赶上车的小姑娘,等她步行回来天就要黑了
车子的始发点在山脚下,我们坐在草坪等车时,附近的教堂传出了音乐声,一个葬礼正在进行。同车有个白人老修女,跟她聊天得知她是加拿大人,在这个岛上传教三十多年了,她说这个岛就是她的家,她热爱这里的人。多米尼加虽然比较穷,但那里的人并不显得不快乐。黄发垂髫,鸡犬相闻,唱诗祷钟,休养生息。我们的心充满了宁静。多么美妙的一天啊。
2013年5月5日于悉尼至洛杉矶的飞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