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第八赛段已经落幕,有人狂欢有人落泪,但无论精彩亦或是残酷,都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撇开结局不说,东风队的第八赛段还有更多的“五味杂陈”。跟着随船记者杰瑞米,回味这段5700海里的征程吧。
缺啥都不缺盐
东风号的厨房里(就是那个还不及你家桌子1/4大,只够放个烧水壶的地儿)放着各种调味料——胡椒粉、烧烤酱、辣椒酱、橄榄油,就连船长祖母的秘制香料都有,唯独找不着盐…漫长的9个月航行,顿顿冻干食物,就靠这些来下饭了…
想抓把盐?容易~通常船以20节速度航行时,平均每15-20秒,你就能被浇湿一次,整个甲板上瞬间变冲浪按摩池… 长期被海水“浸润”,身上随便一抹,纯正海盐味~
冻干食物究竟好不好吃
没人爱吃冻干食物,尽管口味选择很多——牛肉、鸡肉、咖喱…但是再美味的食物一旦做成糊糊状,那口感除了婴儿没人会喜欢…船员们采用冻干食物的主要原因是,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足够轻便。
船上10位船员,一日三餐意味着要30餐/天,如果在海上连续航行20天,那么就得带够600份食物,即使每个人只多加1克重量,总量累积起来相当可观。在船上,你不会相信船员们对细节计较到什么地步。几天前的小风天,迎风航行,我亲眼看见导航员帕斯卡连厨房里的肥皂都不放过,移到1米开外的上风处。
夜猫子
即使是在漆黑的夜间,船员也仿佛像猫一样能“看见”,凭着感觉自如地滑浪,达到最佳航行速率,带着耳麦,听导航员发来的航行指示。
为什么那么多夜航的照片都带着诡异的红调调呢?因为晚上船员们工作多采用这种红灯,白灯太亮,不慎照入眼睛极有可能导致失明,当然查看30多米高的桅杆时,他们依旧会采用亮度更高,射程更远的白色头灯。
身体与船体,其实是一体
如果船只航行时稍有异样,船员们就会有所察觉。进入北半球后不久,船被大量海草包围,它们缠在舵叶、龙骨上,船速明显慢了下来。一种解决方法是潜入水底人工清除,但更多的时候则是靠船速本身把这些杂物甩掉,这也就要求我们用很快的速度,以不一样的角度迎风航行。大多数时候,船的平均倾斜角度在30至45度间,船甲板上有一层防滑漆,用来保证船员们来回奔跑时不容易滑到。
见面不如“闻”名
你不会想踏上一艘远航归来的船舱内部。船上有这么个说法:“如果你闻不到臭味,多半就是来自于你自己。” 如果说鞋子、靴子、衣服、还有身上的阵阵汗臭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话,那么像汽油味、焦味这种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气味”都会引起船员们的警惕。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数据线放在了电力盒上,没过多久就发出了些焦味,所有船员都像公园里的猎狗一样到处搜索气味源头。
如果你下铺的兄弟靴子味道重,你会发现整个船舱里都是那个味儿,而你唯一可以用来清除的工具是床头右侧那个小的可怜的风扇。这种时候你会觉得爬上甲板,呼吸一口纯天然、无污染的空气是多么幸福的事…
风声雨声老帕的吼声,声声入耳
生活在一艘全碳纤维制作的船上,意味着落在甲板上的一切你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海浪声是最明显的,持续不断地击打着远洋65赛船的底部,成为日常生活的伴奏带。摇把声、脚步声、绳索被拉动的声音、帆展开的声音,还有最不容易忽视的老帕的吼声——略带沙哑却极具穿透性的指令通过耳麦传入甲板上每个船员的耳内。
即便是大雨倾盆的夜晚,你也能听见老帕苛刻地要求着:“高一点,维持高角度,跟曼福队的船速差不多,但比维斯塔斯11小时队还慢点。配重全部移到右舷,伙计们,我们得高点、再高点、再快点!”船员们仿佛站在瀑布底下,被大雨浇得湿透,但他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