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除了比赛、休闲
还能做什么?
有这么一条帆船
被誉为“移动海洋实验室”
这就是来自法国的塔拉号
过去15年
她已完成11次科研探险
走过40000公里
在超过60个国家停靠
发表55篇科研报告
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封面
潘基文为她点赞
北野武为她代言
现在
这条船来中国了!
关于塔拉号
塔拉号帆船原名安达蒂卡号、海神号,是一艘36米长的双桅帆船,重达120吨。船身、桅杆等为全铝结构,船底采用V形,让她能不畏严寒、浮冰,深入极地海洋探险。
为进行科研任务,塔拉号船尾增设一个专门实验室,加装了液氦储存罐用于冷藏样本,加装了加压舱、压缩机等潜水作业用机器、甲板也进行了改造便于潜水员上下船。
船上除了船长和5位船员,还有7位随船科学家,他们通过滤网采集浮游生物的样本,也会潜水研究珊瑚礁。另外,还有7位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将登船创作,以摄影、绘画、雕塑等形式捕捉海洋之美。
2003年起她开始为科研扬帆出海
成功完成了对南北极地区大浮冰的重要研究
在公海上首次进行全球范围的浮游生物研究
2009-2013 Tara 海洋科考项目
以及研究塑料制品污染的危害
2014 Tara 地中海科考项目
这些研究成果赢得了全球声誉
现在塔拉号正在进行太平洋珊瑚礁研究
太平洋珊瑚礁研究
一年半以来,塔拉号纵横于太平洋上,考查不同地方,研究了地理分布跨度极广的珊瑚礁种群。到目前为止,塔拉号科考团队采集了超过 2.5万个研究样本。珊瑚礁在面积上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2%,却对海洋生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为多达三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和生存的空间。因此,它们的健康状况对高度依赖海洋资源的人类而言,重要性亦不言而喻。
在各停靠港口
塔拉号会面向公众开放
举行各种科普活动
塔拉号希望与儿童和青少年互动
让孩子了解海洋的富饶与脆弱
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紧迫性
塔拉号中国行
从2018年2月24日到4月28日,塔拉号将在三亚、香港、厦门和上海停靠。塔拉基金会希望在未来中国的科学家能加入其中,并且与中国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戴民汉教授说:“塔拉号,自浪漫之都的塞纳河畔,满怀气质与勇气; ` 嘉庚号 ` ,自东海之滨的美丽学府,承载情怀和使命; ` 志合者 ` ,不以山海为远,知遇于鹭岛,共为携手,扬帆启航,探索未知海洋,呵护人类家园 !”
中国各停靠站时间如下:
三亚
2 月 24 日-3 月 4 日
香港
3 月 7 日-15 日
厦门
4 月 2 日-10 日
上海
4 月 15 日-29 日
登船参观名额有限
报名要趁早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