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在英国举办了历史上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比赛,9位勇士加入了这场挑战,最终仅有1人完成比赛。面对无情的大海,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不堪压力崩溃,也有人在大洋深处找到灵魂的救赎。
翻看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感慨那个航海冒险时代的浪漫和勇气。这就是著名的“星期天泰晤士报金球环航赛” (Sunday Times Golden Globe Race)。
比赛航线
比赛的起源还要从1966年的一次远航说起,英国水手Francis Chichester驾驶53英尺的双桅帆船Gipsy Moth IV完成了一次单人环球航行,途中仅经停澳大利亚一站。回到英国,他旋即被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封为爵士,册封仪式使用的宝剑正是1581年伊丽莎白一世册封大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的同一把宝剑。
修复后的Gipsy Moth IV
环球航行带来的荣誉让英国乃至欧洲的航海圈陷入了一股热潮。既然只靠岸一次的单人环球已经实现,下一个疑问,就是单人不间断环球何时能完成了。弗朗西斯的赞助商星期天泰晤士报收获颇丰,决定把挑战扩大成一场比赛,最快完成者将获得5,000英镑的奖金(约等于今天6万英镑)。金球环航赛就此诞生,有9名水手参加,其中6位来自英国,两位来自法国,还有一位意大利人。
克劳赫斯特的悲剧
50年前的这场比赛的航海技术,在现在看来简陋得可怕:GPS定位尚未发明,只能靠六分仪定位。无线电通讯很不可靠,进入南大洋就会“失联”,船上也没有卫星电话、AIS、气象预报。而且这项比赛对所有参赛者开放,不似今日的旺代环球赛等有严格的参赛资格体系,参赛水手的航海经验层次不齐,也为一场悲剧埋下伏笔。
唐纳德·克劳赫斯特(Donald Crowhurst)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工程师,他创办了一家无线电设备公司。由于产品无人问津,他迫切想要让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尽管克劳赫斯特只有周末航海的经验,他却毅然将自己的生意乃至住宅抵押,订购了一条40英尺的三体帆船“Teignmouth Electron”号,虽然他也从未驾驶过三体船,但他确信这种当时很“新潮”的设计能让他赢得这场比赛,从而让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名声大噪,一举打开市场。
从筹款到准备赛船,赛前准备让克劳赫斯特忙得不可开交。直到这场比赛限定的起航日期最后一天1968年10月31日,他才匆匆出发。他的航海技能和他的船只都没有为环球航行做好准备:船上各种机械问题不断,航行进度仅有预计的一半。在进入南大洋之前,克劳赫斯特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放弃比赛返回,他将面临名誉和财务的双重破产;继续向风浪更大的南大洋航行,他很有可能丢掉性命。
在这样的压力下,克劳赫斯特只得以虚构的航海日志“假装”自己仍在比赛,但他发现编造令人信服的航海日志需要大量天文知识的推算,难度并不亚于真正的航行。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赢”得比赛,他的航海日志必然会被专家们仔细考究,从而露出破绽。所以他小心的编造路线,假装自己是第二名完赛,他认为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他伪造的航行日志。但是随着排名第一的Nigel Tetley的船只沉没而被迫弃赛,克劳赫斯特一下子变成了用时最少的选手。
“夺冠”在望,这让他承受的压力剧增。海上的孤独,造假的焦虑,对其他参赛者的愧疚让克劳赫斯特精神崩溃,最终选择了在大海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最后数周的航海日志变成了2.5万字的混乱的记录,混杂着真假航行日志,对人生的哲学探讨。1969年7月1日,他写下了最后一篇日志。10天后他的空船被一艘军舰发现。这个消息传回英国后引发了媒体的轰动,并被数次被改编为小说、电影、纪录片。
Teignmouth Electron
不是比赛,是修行
法国人伯纳德·摩特歇(Bernard Moitessier)是本次比赛最有力的挑战者,他有着丰富的远洋经验:此前和妻子曾驾船从法国前往海地,之后又绕过好望角返回,还出版过两本讲述航海历险的畅销书,但他对前两本书并不满意,这次参赛目的是为了写出一本更好的航海历险记。他以此前出书所得版税购置了一艘39英尺的钢壳帆船,命名为“约书亚”号,以纪念首位完成单人环球的约书亚·斯洛克姆。
摩特歇驾驶约书亚号顺利航行至非洲南段的好望角,证明了有实力完成此次挑战。但远航的孤独改变了他的思想,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后,他开始反思这场比赛。他视航海为自己的一次精神修行,对于追逐打破纪录,将航海比赛功利化的做法越发感到厌恶。
摩特歇声明放弃了这场比赛,甚至不愿返回欧洲。只有大海能带给他快乐,他决定在茫茫大海继续他的修行,第二次绕过好望角,三个月后最终留在了海地。之后又在全球游历多年,才返回祖国写下自己的回忆录。
约书亚号的航线
唯一的完赛者
参赛者罗宾.诺克斯.约翰斯是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联合创始人,被许多中国帆友所熟知。但在1968年星期金球环航赛开赛前,他并不被看好,星期天泰晤士报认为他不可能完成环球,报社和其他八位选手签订了赞助合约,唯独拒绝和罗宾签约。
出发前的罗宾
罗宾使用的参赛船是1963年他在印度定制的32英尺帆船“苏里海”号,这条船用印度产柚木制成,罗宾计划把这条船带英国卖掉,小赚一笔。1965年,罗宾决定把这条船开回英国,中途还不得不在南非停下打工,以赚取回家的盘缠,这件事还闹得他的妻子气得与他离婚。
回到英国后,他的印度柚木帆船迟迟卖不出去。由于无人赞助,订购一条50英尺钢壳帆船参赛的计划也未能如愿。无奈之下,罗宾决定驾驶9艘参赛船中最小的苏里海号踏上了单人不间断环球之路。
罗宾1968年7月14日正式起航,航程的艰险时刻数不胜数:无线电、发电机、自动舵先后出现问题,他在312天的航程中大部分时候需要自己掌舵,数次下水修补船体漏水,一次从身后遇上大浪扑来,他情急之下爬上桅杆躲过一劫。
在海上漂泊了10个月后,他奇迹般的返回英国,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唯一的完赛选手罗宾获得了5,000英镑奖金。但他分文未取,全数捐给了克劳赫斯特的遗孀。
比赛之后的故事
这场仅有1人完成的金球环航赛引发巨大争议,再也无人敢提议举办第二届,直至20年后的1989年,才有人提议设立新的单人环球帆船赛——旺代环球赛。
唯一的完赛者罗宾爵士继续参加了诸多帆船比赛,包括怀特布莱德环球帆船赛(沃尔沃帆船赛前身)、Velux5 Oceans Race单人不间断环球赛,将儒勒·凡尔纳奖杯(最快无动力环球速度记录)收入囊中,2014年更以75岁高龄参加朗姆之路帆船赛(单人横跨大西洋),获组别第三。
由于在帆船运动领域的贡献,罗宾爵士于1995年被女王册封爵位,同年开始筹备一场普通人也能参与的环球航海冒险——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时至今日,已有近5,000人参加了这场普通人也能参加的环球帆船赛,其中有近千人实现了环球梦,其中包括来自中国青岛、三亚的大使船员。
时过境迁,人们以环球航海挑战自我的兴趣不减,为纪念比赛举办50周年,2018年7月新一代的金球环航赛将在法国举办,比赛将采用“怀旧”赛制,要求参赛者使用设计早于1988年的帆船,尺寸介于32-36英尺。不得使用卫星定位等现代技术,只能依赖六分仪和海图导航。目前已收到12位参赛者正式报名,他们将以自己的技艺和情怀向参加50年前这场环球赛的航海勇士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