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竞赛在水上进行,比赛的区域不定,受制于风力和水流的条件,器材(船只)数量众多,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不同职能的技术官员来把控现场,因此,帆船竞赛中在赛场出现频率最高的除了参赛选手,就是技术官员。
距离第7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帆赛)还有不到20天,日前,官方公布了筹备状况,其中包含了关键技术官员的相关信息。这份名单中,继续聘请连续6年与 海帆赛合作的国际帆联竞赛规则委员会主席伯纳德•邦奴(Bernard Bonneau)为赛事总监及技术总监,具体负责竞赛指导工作。
伯纳德•邦奴
其他关键技术人员方面,聘请来自西班牙的安娜(Ana)为仲裁主席、路易斯(西班牙)、邵先利(中国)、郭廷祥(中国台湾)等为仲裁,朱新建为总竞赛官、康鹏等为竞赛官、艾德姆(英国)为IRC丈量长,他们均参加了多届国际大帆船赛的竞赛组织工作,经验丰富。
朱新建
国际技术官员是什么?
赛事总监及技术总监、仲裁、(总)裁判长、丈量长,这些技术官员在帆船比赛中的工作分别是什么呢?
在国际帆船比赛中,根据所做工作不同,分别有不同的职务,那就是:
技术代表(TD=Technical Delegate)
国际竞赛官(IRO=International Race Officer)
国际裁判(IJ=International Judge)
国际现场裁判(IU=International Umpire)
国际丈量官(IM=International Measurer)
这些职位统称为“国际技术官员”(ITO=International Technical Officers),在国际帆联直接管理的比赛如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等,会直接任命技术官员,而在国际帆联赛事日历中的商业比赛,也会根据组委会要求视情况派出相应官员。
国际竞赛官
竞赛官相当于水上赛事指挥,负责保证帆船赛的运作,竞赛官要对整个比赛的航线与进程进行掌控,并决定是否有抢航,是否要变换航线、延迟或放弃等。
国际裁判
裁判的角色是保证赛事公平进行,裁判需要对竞争者之间的争论进行定夺,审理由选手、竞赛委员会或抗议委员会等方面提出的抗议,作出裁决,对比赛中的公平性做决定。
国际现场裁判
通常在对抗赛或队赛中,当被选手要求对比赛规则做决定时,由现场裁判负责,在比赛中紧跟参赛船只监控船员的动作和行为,并对是否有违规行为作出判决。
国际丈量员
帆船比赛中,通常会根据不同的船型分为不同组别,为了保证赛事公平公正,需要对船只和器材进行丈量,以确保参赛船只和船员没有违反相关级别规则或赛事规则,负责该事项的人就被称为丈量员。
技术官员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帆船在中国起步晚,目前在国内这些岗位并未有完全对应的人员。如国内称为“裁判”的人,既做竞赛官的工作,又做裁判,经验丰富的还可以做现场裁判。而在国外的重大赛事上,则要严格遵照国际帆联的规定,岗位分工职责明确。海帆赛在2013年被列入国际帆联赛事日历,成为名正言顺的国际赛事,各项工作都按照国际帆联的规范来进行。而技术官员是保证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海帆赛在筹备赛事过程中,在邀请技术官员上十分慎重。
国际竞赛官员的存在对于一场国际帆船赛事的公平公正非常重要,特别是现场判罚和抗议审理在比赛中十分关键,这也是海帆赛连续第6年邀请国际帆联竞赛规则委员会主席伯纳德•邦奴(Bernard Bonneau)为赛事总监及技术总监,以及聘请国际裁判、国际丈量员的原因,打造专业团队以把公平做到极致。
中国有哪些帆船国际技术官员?
根据统计,国内有6名国际技术官员,请看下表:以上6位国际技术官员中有4人从事跟帆船相关的职业,均有至少20年的帆龄。此外,徐莉佳作为奥运帆船冠军,凭着对帆船规则的熟悉、对帆船运动的热爱和出色的英文水平,曾作为国内唯一的女性担任世界锦标赛国际仲裁委员会委员,并通过了国际裁判培训考试。
成为国际技术官员需要什么步骤?
只有首先成为国家级裁判,才具备资格被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中帆协)推荐到国际帆联,成为国际裁判。据了解,我国目前发放的只有裁判证,分别为国家级、一级、二级(等级递减),并没有依照国际帆联的4个职位发放相应的证书。
帆船技术官员除了理论考试外还需要参加赛事不停地积累经验。国内的裁判进阶大致如以下步骤:
市级相应机构:二级裁判培训班--地区性赛事--助理裁判--裁判省级相应机构:一级裁判培训班--省级和以上赛事--助理裁判--裁判--裁判长--总裁判长
成为国家级裁判则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相关机构如省级水上运动中心、省级帆船协会等推荐到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
二是在国家级以上(含国家级)比赛如全国锦标赛、全运会、世界锦标赛等中国站赛事中,对国家级裁判有大量需求,由该赛事进行统一招募一级裁判或国家级裁判,赛事会对招募到的裁判进行国家级裁判培训颁发相应的国家级裁判证书。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帆板的5个分赛场上,每个赛场均有20-30名技术官员,他们都先培训成为国家级裁判才有资格参与到奥运会赛场的服务中,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帆船裁判证书发布。
有了足够的赛事经验,在有国际赛事的契机下,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就会推荐适合的国家级教练成为备选的国际技术官员。
成为国际技术官员需要什么条件?
成为国际技术官员需要满足国际帆联给出的条件,不同职位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以国际裁判和国际现场裁判为例,国际帆联在官网上给出备选的国际裁判需要符合的条件如下:
过去4年里参加过国际帆联裁判培训班;
过去4年参加过笔试(英文)并通过考试;
至少服务过3个主要赛事(群发赛)的抗议委员会,在其中两个比赛中的角色为国际仲裁委员会委员,一个参加的赛事必须在自己国家所在的洲际组之外。
所有申请人都必须确保自己阅读过完整的相关规则,具备成为国际裁判的资格。
要成为国际现场裁判候选人,则要符合以下条件:
最近参加过比赛,最好是对抗赛或队赛;
能够应用相关规则,并在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在几秒钟内做出正确决定;
懂得驾驶和停靠小型动力船,并在对抗赛、群发赛中能预见帆船的移动方向;
在过去4年里参加过国际帆联的现场裁判培训班;通过了国际帆联的考试和表现评价;
过去4年里至少在8个重要比赛中担任过现场裁判,其中1个比赛要在自己所在国家的洲际组之外,并应该包括一系列的赛事等级;
在其中的3个主要赛事中,获得仲裁主席的推荐信。所有申请人都必须确保自己阅读过完整的相关规则,具备成为国际现场裁判的资格。
从以上两个要求看来,要成为国际技术官员中的国际裁判和国际现场裁判,语言是一大关口,因为笔试和国际帆联裁判培训班都需要有流利的语言功底。另外,经验则是另一大关口,没有丰富的大型赛事经验,是无法胜任国际裁判的职责的。
为什么国内缺少国际竞赛官员?
国家队和江苏、广东、福建、海南、浙江、山东、四川等多个帆船帆板大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运动员、教练员,为什么专业裁判的人数却那么少?为什么极少的帆船爱好者转化为专业帆船人才?这是值得深究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做出了简要分析如下:
1、生计第一
帆船赛事中,技术官员几乎没有报酬,即使有,报酬也少之又少,称为“辛苦费”。虽然组委会多数会提供差旅住宿,但费用极低,据了解,北京奥运会上裁判员的补贴为500元/人/天,更有12天的比赛给出的总报酬仅为800元的“低薪”,所以在国内只有业余客串技术官员,而不能把这当成一份正式工作,因为无法挣到足够生存的费用。
2、热情动力和能力不足
国家集训队目前大约有30名运动员,虽然他们过硬的帆船知识可使他们轻松成为裁判,但大部分人以比赛为重艰苦训练。他们中一些人有裁判证,但国际技术官员则很少,因为要成为国际技术官员需要花时间了解国际赛事情况、参与国际比赛的技术职务。另外,技术官员的工作相当辛苦,需要整天驾驶工作艇在海上,布标、撤标、看风看流、紧跟赛船观察船队表现。同时还需要有高度责任感、能承受高强度压力,并能掌控全场、公平判决,如果不是真正喜爱帆船,有奉献精神,极少会有人花时间和金钱做裁判的工作。
3、语言障碍
中国的运动员小小年纪就进入体校训练,培训的地方也大多非常偏僻,运动队很少拨出专门的经费让运动员学习,高强度的训练也让运动员没有多余的精力,因此绝大部分运动员的英语水平欠缺,而国际技术官员需要通过英文的试卷测试,国际比赛环境也是英文沟通,这给他们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障碍。
4、本土国际赛事少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目前国内有3个本土国际赛事,历史最长的不过10年,2015年70多个帆船赛事遍地开花,但赛事规模、赛事组织能力、船队竞技水平等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进入国际帆联赛事日历的比赛并不多。虽然也有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极限系列帆船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国际赛事落地,但间隔周期长,组织方有自己的国际裁判,因此国内对国际裁判的需求非常少,让技术官员很少有锻炼机会。
5、航海运动方兴未艾
全中国目前只有6名国际技术官员,这与我国的帆船帆板航海基础也有很大的关系。国内13亿人口中接触过休闲帆船的人少之又少,这是一个比高尔夫更小众的运动;国内的帆船竞赛起步晚,整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国际性帆船赛也是在2006年以后才出现,从难度和概率上来说上来说,10年间仅出现6位国际技术官员也不足为奇。
海帆赛进入第7年,随着赛事规模的增加,对技术官员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今年海帆赛共有技术官员27人,6年来在这个国内最强离岸赛中的得到锻炼的技术官员总数超过160人次,锻炼了不少国家级裁判。近年来帆船运动的普及力度加大,海帆赛也在青少年领域尤其重视,随着国内帆船人口的迅速增长,相信很快就会有有更多的人才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