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艇消费:靠政府靠地产商做不强
发布日期:2017-12-14 15:03

游艇消费能否成为继房产、汽车之后又一新的拉动内需的经济增长点?中房国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涛近日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他看好中国游艇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希望游艇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


中国游艇消费目前远没有欧洲和北美普遍。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游艇最多的国家,平均每16人一艘。在挪威、芬兰、新西兰等地,平均每6人到7人就拥有一艘游艇。2008年我国约1270万人拥有一艘游艇,目前约400万人拥有一艘。


陈涛介绍,游艇产业实际上是一连串相关产业组合起来的产业链,造船业、外贸业、运输业、保险业、金融业、港口业、地产业、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服务业、旅游业、广告业、婚庆业、创意业等产业发展都可以在游艇产业链中寻找到机会。


据国际游艇设施委员会(ICOMIA)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并在逐年递增。中国船舶行业发布的一份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综述报告中分析,未来几年内中国游艇产业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产值有望达到数千亿元,并能支持超过150万人的就业。毋庸置疑,游艇产业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因此,“我们看好中国游艇产业的发展前景。”陈涛强调。


然而,游艇产业的发展也寄希望于很多环节的成熟与完备。由谁来提供游艇专业化服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国游艇码头的投资建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以提高城市品位、提供公共泊位服务为主的模式,如厦门的五缘湾、大连的星海湾等;另一类占比更高的是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兴建的以提升楼盘品质、促进房产销售为目的的模式,如三亚的半山半岛、厦门的香山游艇会等。由于上述两类投资主体的终极目的或者说赢利模式重点并不在游艇产业,所以期待这两类主体把游艇产业做大做强并不现实。


陈涛认为,游艇产业的特性决定了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游艇俱乐部的商业模式才有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游艇俱乐部需要有会员的基数和预付的资金,才能开发出更好更多的专业服务,并以此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达到俱乐部与会员共赢的局面。目前,国内游艇俱乐部会员的门槛相当高,通常需要买游艇、租泊位或者高价买会籍。这种高门槛的设置客观上阻碍了游艇产业的发展。


突破障碍的努力不断出现。比如,近日金马甲联合巴富仕游艇会总部推出巴富仕游艇金航程会籍卡,该会籍卡25万元的价格包含120小时的游艇消费时间。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计算,如购买该会籍卡后,租赁游艇平均每个小时费用为2000元。考虑到大部分游艇可以承载12~14人,算下来每人仅需不到200元。这样的力度能否助推游艇消费走向平民化,结果我们还不得而知。陈涛认为,这种产品创新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盘活了存量资产。“至于它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同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但陈涛表示,他看好“金马甲巴富仕金航程”会籍卡这款产品追求多方共赢的核心设计理念。



最新评论 (0条)
Fiona
Fiona 发布至 行业新闻
大暴雨、雷电、8级大风或袭惠州!“龙舟水”要发.
相关船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