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泰国
一开始计划每周写一篇周记,最后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我们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海上的生活方式,总是觉得有忙不完的事情,时间总是被打的很碎,然后给拖延症患者很好的借口,等等再写吧,最后连周记都不能保证了,真是惭愧。
住到帆船上已经两个月了,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毕竟在陆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了,很多习惯已经固化了,一下子还真不容易改。比如以前从来不会觉得电的使用是个值得提起的问题,从来不会去想着省电,所以直接遗忘了电的重要性,同时又无比依赖电能。城市的便利生活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困境,无节制的消耗能源却不自知,只有在灾难片里才能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所有电力供给都断了的话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帆船旅行,在离开有岸电供给的游艇会之后,船只能是航行状态或者海湾停泊状态,再也无法使用源源不断供给的电力,只有很有限的太阳能和风能以及需要燃烧柴油的发动机动能三种来源,因此新生活中电的地位和模式都改变了。有限的电能需要优先供给重要的设备,例如储存食物的冰箱需要一直耗电,航行时必须开启的电子仪器,通讯设备,航行及停泊信号灯等等都需要保证电力的供给。接下来就是每天夜晚生活需要的照明,然后才能轮到个人点子设备,手机、相机、充电宝之类。
我们的帆船给蓄电池安装了一套电量统计表,把电能数据化了,这样就能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电池里还有多少电量,为了保护电池,电量低的时候只能控制用电。因为海上气候多变,有时候晴空万里,有时候连续几天都是阴雨连绵,太阳能发电板的效率很不稳定,夜晚也没有供给。风能也是时有时无,有时候风很好,有时很久都是微风甚至无风的状态。只有发动机提供的电能比较稳定,但有时候停泊在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几天都不会动一下船,挂空档开发动机也不断消耗柴油,很多时候加油也并不方便,需要节约燃油。最后我们意识到电真的是稀缺资源,需要节约了,这是新生活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电能不足的时候手机充电就受到限制,因为手机的重要性现在排在后面了,甚至还没有摄影器材重要,很多精彩的瞬间是不等人的,所以照相机、摄影机都需要保证。手机没电时候原有的生活方式就受到大大的挑战,不会有空没空打开社交软件刷朋友圈和微博了。如果手机都没法保证,你能想象一下很多东西都将消失在生活中。电视是自然不会有了,电话聊天也消失了,实际上我们很久没有通电话了,因为国际长途真的很贵,和家人朋友联系最主要的方式是社交软件的语音和留言。电脑里存着几部电影也成了奢侈品,偶尔拿出来享受一下,因为国外用优酷、爱奇艺是不提供服务的。所以趴在电脑上的时间也基本没有了,除了查资料和写游记剪辑视频的时候。电子设备其实占据了我们非常多的时间,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现在想想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做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例如陪伴我们的孩子和家人,看看纸质的书籍,锻炼身体,或者观察世界。
节电还改变了夜晚生活的方式。只有在灯红酒绿的海滩才能能感受到热闹的气氛,在无人岛或者海滩基本都是静谧得只能听到虫鸣鸟叫。船上的灯能不开就不开,这样一来天一黑我们就进入黑暗模式,除了需要“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就会犯困,大家都变得早睡早起,跟着太阳的节奏生活,天黑闭眼睡觉,天一亮我们就起来了。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睡眠时间可能差不多,上午有效时间延长了,夜晚的时间变短了。
还有一个明显的改变是交通方式,城市里生活的习惯是能不走尽量不走,开车、骑车、乘地铁、打车,坐公交,到了办公室有电梯,去商场还是有电梯,总之就是让你越来越懒。海上生活是反过来的,虽然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但开船的运动量可不小,升降帆、调帆。到达一个新的海岛或者海湾,总想登陆探寻一番,一登陆就开启暴走模式,去参观、买补给、丢垃圾等等全都依靠步行。虽然有时候会租车,可是不会总有租车的地方。所以我们更加依赖最原始的生活技能,步行时间比以前长不少,想想也挺有意思,在陆地生活时的步行时间居然没有在海上生活时的多。
生活变得很慢很简单,帆船航行的速度很慢,经常都是早上出发,下午到达,船上空间并不大,也没有多少事情要忙,很多时间都在欣赏风景或者看书,要不就是睡觉。这对于适应了城市快节奏的我们一开始很不适应,总觉得一天什么也没做就过去了,但这样的生活也给我们很多时间思考和学习。
想想以前,想想以后,然后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渐渐的感觉自己也就没有多少烦躁的情绪了,也更能够专注的做一件事,心态也跟着一点点变化,这个时候要预防懒惰和拖延症,总觉得今天不着急,明天再做。航海改变一个人的地方其实很多很多,而且不易察觉。
后悔书带的太少,不论是电子书或者纸质的书籍,因为书很重,我们基本都是为女儿天天带的学习用书,自己的书却带得太少。航行中,最适合静静地一个人看书,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同时度过漫长的航行时间。如果不读书的话,打发时间的办法可能只有去钓鱼或者听音乐了。或者和其他人聊天,但总有不想说话的时候,聊天也不是总有话题的。
蔬菜是宝物,因为海上补给不是很方便,每次购买的食物最容易变质腐坏的是植物蔬菜类的,因此每次都不能买太多,必需尽快吃完,身体想要保持健康,又不得不补充植物特有的营养,类似纤维素之类的。所以上岸点菜的时候我们都会优先考虑蔬菜和水果。长航之前一定要囤足够的蔬菜,还有适当的干菜,这个是陆地上基本不会有的忧虑。如何购买补给,准备海上的食品需要花时间专门去研究。
航海生活让我们对于水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淡水的补给非常困难,我们的海水淡化器暂时还没有修好,所以我们有严格的用水制度。洗碗是一般是用海水洗干净了才用淡水清一遍;洗澡只能用极少的淡水,有机会在岸上找到可以冲淋的地方时,就是去洗干净再回船上;登陆时常会带着几个10升的水桶,打点水带回船上。
喝的水是买大号瓶装水,船上的淡水基本只用来洗菜煮饭洗碗和洗澡,经过我们实践,船上补满600升淡水我们大概可以用20天,4个人每天只使用30升,这是之前难以想象的。不过,女儿这么小就明白淡水资源的重要性,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地球的淡水资源已经非常匮乏了。
开始航海旅行之前我阅读了很多资料,早就听说过船总会出各种状况,不是在修理就是在去修理的路上。但真正自己开始这样的生活才正真领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买的是一艘二手帆船,船龄不小了,配件虽然已经基本更换一新,但依然是不停地出现各种问题,一开始是卫生间排水系统坏了,排不了洗澡的水,后来发动机的油箱阀门找不到在哪,油烧干了熄火还以为是机油系统的问题。
接着发动机冷却水泵有沙眼漏水,只能重新更换一个新的水泵。然后是煤气接头垫圈坏了漏光了一罐液化气。小艇的外置发动机打不着火,海图仪的GPS显示屏一直会闪烁、无法看到其他船只的AIS位置,等等。慢慢地,我真的从一个外行到渐渐能够亲自动手修理很多东西,真是环境造人。在外海发动机坏了,又无风没办法使帆的时候只能靠自己修理,所以航海会把人变成全能修理工。
中文世界可以查询的航海资讯真的是少之又少,遇到问题问谁都不知道,上网查也没有答案,只能硬着头皮看英文书,用谷歌查英文网站。好在大部分遇到的水手都是特别热心的,乐于助人,只要悉心请教,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能够遇到一个说中文的帆友真的会有说不完的话,恨不得几天几夜都在一起聊天交流。
虽然经常被累得焦头烂额,辛苦地升帆,降帆,海上的摇晃颠簸,吃不好睡不好,水电都需要省着用,但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到达一个美丽的海岛,绝美的日落日出,早晨醒来发现置身仙境一般的感觉,夜晚躺在甲板上陪伴家人看星空………看着蔚蓝的大海,想象着梦中想去的地方,然后就自由地出发,享受苦中作乐吧。
